《周末行山所思》
星期天来到了深圳文谷山,我这里就不多废话了。
直接进入正题。在我爬山的时候我就想,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,想起以前我在香港的时候,一有烦心事和想不通的问题,也喜欢这样来大山里静静。而且每次都能带着答案而归。
我读书的时候,没多少额外的开支,自然零花钱也不多,因为香港基本只用现金的关系,所以我随身只带几百块钱。很少有超过千数。wx,zfb基本就存不上什么钱了,也就是说我学生时代的开支,其实刚好只能解决温饱。
上班以后,有一小点点积蓄,比学生时代,好出去太多,因为我本身也是个不怎么花钱的人,基本只买些生活的必需品,所以还算过得去。
但是比起我的学生时代,却无意间多出很多莫名的忧愁。我上大学那会儿,不至于说天天傻乐。但活的很纯粹,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,然而物质上,却只能够解决温饱。但当我独自一人独处时,总没有那种无尽的空虚感,比如,7年前,我走在山里的时候,我就纯粹的走在山里,脑子里不带任何的杂念。
反而上班以后,可以说,多了很多生活的“润滑剂”,但忧愁也随之增多,这就是古人说的“有得必有失。”,关于这点,我不认为是客观环境的改变,反而觉得,真正改变的只有人心。
老L曾在节目里边说过:“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,历史只会重复上演。”,看来,真正能影响我的,还是只有自己。
学历史,有个评书界常说的句子:“人间正道是沧桑。”,我从大学开始读史,从你翻开史书的第一天起,你就面对了只有你一个人的世界。这是颠扑不破的道理,但对比2019年,同样是读史,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体验。与其说是山变了,不如说是曾经怀揣着初心的少年,已悄然离去~
后续
这篇文章是我所想而发,可能语序上不是那么完善,属于想到什么说什么。还没有做优化。
写到这里我想到,我读书时候,也属于没有固定经济来源,某种程度上来说,也属于无业游民。但当时的我是如何在那样一种条件下(这还没提到B&J关系,在2019年时候是最紧张的,冷Z时期)。但就在那样一种情况下,我还能做出了许许多多精美的动画作品(这就说明有时候还得是客观环境来推你一把),而现在的我又该如何为接下来指明方向,这是我要放在第二台阶年终报告里专门讲解的话题。
(阿帅2025.8.24摄于深圳文谷山)
所以,我也时常的这样反省我自己。
本站内容由阿帅整理发布,请勿转载保密文章。如侵犯了你的权益,请联系邮箱:ashon@ashon.pp.ua